規格 | 跨度11.8米 mm | 比重 | 54000 g/cm3 |
---|---|---|---|
抗壓強度 | 強 MPa | 抗彎強度 | 強 MPa |
材質 | 大理石 | 光澤度 | 亮 |
濕水性 | 少 | 適用范圍 | 廣泛 |
顏色 | 青色 | 硬度 | 強 |
雜質 | 無 | 表觀密度 | 56000 kg/m3 |
堆積密度 | 54000 kg/m3 | 含水率 | 低 % |
場準接到圣旨后,立即發動全縣官紳士民捐資為百歲老人舒承提農村牌樓農村牌坊農村門樓,并且自己**帶頭捐錢20貫。在縣令楊準的親自操辦下,舒承提百歲坊于清光緒六年(1880年)正式建成竣工。牌坊坐落在隆昌縣城南關春牛坪,橫跨巴蜀古驛道。牌坊高6米,面寬64米,為四柱三間二重檐三滴水青石素面牌坊。農村牌樓農村牌坊農村門樓明間南面的匾額上鐫刻有太子少保、四川總督丁葆楨題書的“世上難逢”4個大字;牌坊明間北面的匾額上鐫刻由隆昌縣縣令楊準題書的“升平人瑞”4個大字,“升平”是指天下太平盛世,“人瑞”,人間的祥瑞,指年壽特高的人。農村牌樓農村牌坊農村門樓南面中柱上鐫刻由**書法家、隆昌“三范”之一、時任安徽鳳陽知府范運鵬題書的榴聯:第“百里樂鶉居,人躋上壽;六朝綿鶴算,帝賜期齡。”聯中“鶴算”鶴為長壽的象征,“鶴算”喻癥歷時久遠,意為天帝賜給了舒承提老人稀有的百歲壽齡,楹聯內容與丁葆橫題書的“世上難逢”愿額緊緊相扣。牌坊北面中柱上鐫刻由楊準題書的橄聯:“多福多壽多男子;曰老曰場蒸日期頤。”兩側次間的邊柱上也鐫刻有楹聯,南面次間邊柱上的橄聯由隆昌監生袁繼芳題黑書:“天與退齡仁者壽,家緣余熾而昌順。”北面次間立柱上的楹聯由隆昌云頂寨郭氏后裔江西即補知縣郭人絨題書:“圣世重期頤,九天綸綿輝桑梓;德門欣揖墊,五代兒孫茁桂蘭。”這些楹聯表達了人們對百歲老人的崇敬和祝福,反映出了當時社會上敬老愛老的一種良好社會風氣。除上述這些具有代表性的牌坊外,根據文物普查,此類人瑞壽慶牌坊在我國其他地方也時而可見,諸如:據有關資料記載,中國現代杰出的文學家、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政治家和社會活動家郭沫若的祖母邱秒恩,壽高百歲,五世同堂,地方官報奏光緒皇帝,光緒皇帝欽賜匾額“貞壽之門”,準于建坊。地方官府就在郭沫若家鄉四川樂山沙灣場口為郭沫若祖母修建一座“貞壽之門”農村牌樓農村牌坊農村門樓。牌坊由郭沫若父親親自設計建造,但可惜在20世紀五十年代時,牌坊已被毀壞。不過,現在在坐落于樂山沙灣老街中段的郭沫若舊居的大門上方,還懸掛著當年牌坊上的“貞壽之門”御賜匾額。又如,福建福州**的“三坊七巷”中有一條小巷洗銀巷,近代詩人、書法家、末代皇帝溥儀的老師鄭孝胥(后淪為漢奸)的曾祖父、清嘉慶年間進士鄭鵬程曾在此建宅立業。鄭鵬程字松谷,曾任京都戶部主事、農部侍郎,后又外放袁州(今江西宜春)知府。他母親何玉英是閩中才女,夫人裴恭人享壽105歲。鄭鵬程生有四子一女。四代以內,出過包括進士、舉人、翰林編修、書院山長等8位,可謂書香世家。鄭鵬程的幼子鄭世恭與孫兒鄭守廉,于清咸豐二年(1852年)同榜中進士后,一起請旨蓮表教育后代有方且高壽的裝恭人,在獲得成豐皇帝恩準后,于當年在鄭宅豎起了一座“貞壽之門”牌坊。然而,歲月蹉跑,滄海桑田,由于一百多年來,鄭宅的許多院已更姓易主、故“貞壽之門”牌坊早已毀壞,不過,至今在鄭宅的東花廳內還保存著當年“貞壽之門”牌坊的廈額,成為一種歷史的紀念。再如,在廣州花都區炭步鎮華嶺村。
未標題-1